医生新闻 >

中大名医 | 张百萌:我是一个纯粹的外科医生

2016-04-03

张百萌教授

2011年9月9日,中秋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室门口,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4:30分,等在手术室门口的东北人杨焕生,焦急地盯着手术室的自动门,自己的妻子,能否转危为安,马上就要知道结果了,在一种不断暗示自己吉人天相的同时又要坚强做好最坏打算的纠结中,手术室自动门“轰”的一声打开,一位疲惫的医生走了出来。

“是张教授,”杨焕生一眼发现了他,“我老婆的手术做完了吗?怎么样?有没有危险?是癌症吗?……”,他一上午的焦虑以问题的形式释放了出来。

“肿瘤全部切下来了,过程顺利,区域淋巴结也清扫干净了,出血不多,应该效果还可以的。”

“谢谢,谢谢……”,杨焕生说了两个谢谢,声音已经哽咽,这个东北汉子,此刻终于可以放下一颗心来,3个月的求医经历,像电影回放一样在脑海里浮现。3个月前,因黄疸在外院进行了手术,术后医生告诉他,已经是胰头癌晚期,无法切除,仅行了简单的胆囊造瘘,并告诉他病人只有3个月左右生命了,执着的老杨不死心,又或者是无法面对这一突然的变故,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张百萌教授,腹部外科、血管外科及移植外科专家,珠海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在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张教授答应他,可以为他妻子进行第二次手术,并争取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今天的结果,让老杨觉得,3个月来的辛苦,术前的担心与紧张,都是为今天的结果做的交换,值得!

“张教授,您辛苦了,还没吃饭吧,我去买点东西给你吃”

“不用了,你在手术室门口等着吧,一会你太太就出来了”

“太谢谢您了张教授,太谢谢了……”

“没关系的,我是医生,这是我的工作”。

我是医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是他最原本的写照,他是张百萌,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现任大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珠海市外科学界唯一的博士生导师,第二届中山大学名医,第一届珠海名医。瑞典隆德大学血管外科博士,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器官移植博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注册专科医师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珠海市外科学学会主任委员,珠海市抗癌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编委,广东省珠海市政协委员。

他的履历、阅历极其丰富,然而,就像他说的,我是医生,这是根本。

我是医生,临床工作始终是我的立足根本

作为一个临床外科学家,张百萌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他的成长经历,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在1977年的高考中,他是所插队地方唯一一个考取本科学校的考生,中山医学院本科毕业后,1982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开始了自己的外科医生职业生涯,当时,师从当时的腹部外科名家李国材教授,接受了严苛的住院医师培训,据他讲,当时的师徒制还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上手术前必须要给老师复述一遍手术步骤,若有差错,不能上台,台上出错,轻则挨骂,重则被老师用血管钳敲打,及其严厉。但正是这样充满挑战的学徒生涯,给了他扎实的手术基本功及深厚的基础知识储备,在1985年他考取中山二院的研究生时,已经能熟练主刀乳腺癌、大肠癌等副主任医师级别才有资格进行的手术了。研究生期间师从当时第一批公派留美归来的区庆嘉教授,在肝胆外科领域刻苦钻研,于1988年获外科学硕士学位。当1990年他走出国门时,已经是中山二院普外科的中流砥柱。在国外近7年的学习工作经历,在上世纪90年代极为难得,多数人走出国门后放弃了临床,为了生活选择了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的工作,只有他凭着在中山医科大学训练出来的手技,在国外的临床一线及手术台上一直工作着,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1993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得血管外科博士学位和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后,被极其欣赏其才华的导师介绍到了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师从当时欧洲肝胆胰外科协会的主席 Christoph E.Broelsch教授。1995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移植学博士学位,并被导师介绍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注册专科医师并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在国外的求学及工作经历中,他是最早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参与者,尤其在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血管生理病理中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而在血管内皮素的发现及相关特性的研究上,他是先驱者之一。在法国,他对器官移植排斥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世界上较早开始了及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的研究,当时在这一方面仅有世界級器官移植界巨人──英国剑桥大学Professor ROY CALNE教授(研制出环孢素,其抗排斥作用令器官移植真正成为可能)有涉及。在国外的7年,共发表了约30篇SCI收录高水平论文。当他1997年回国时,由于过硬的临床基本功、扎实的外科基本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对学科发展高屋建瓴的见解,在严苛的高评委考察中,获得一致通过,由出国前的主治医师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大外科副主任。这在当时,甚至现在,仍是一个传奇。

所有认识张百萌的人都知道,他唯一不会觉得不耐烦的事情就是给病人看病,他对疾病深入浅出的讲解、对预后专业客观的判断、对手术风险全面精确的把握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令每一个患者都记忆深刻。这种能力,来源于他将近30年行医生涯中对疾病及手术的深刻理解及总结。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手术匠,A decis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cision。”在1998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厦门市中山医院并担任副院长后,他在厦门创造了许多第一,填补了医疗上的多项空白:福建省第一例原位肝移植术、率先开展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血管切开球囊取栓、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术等等。

2004年他回归中山大学并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前,中大五院的肝移植仍需要其他兄弟附属医院的专家来主刀,2004年以后,中大五院的肝移植手术团队终于可以自豪的宣布,从肝移植供肝的提取、修剪、病肝的全肝切除、供肝的植入、术后患者的管理直至出院,以及术后的随访及抗排斥治疗,均由张百萌率领的团队独立完成,一批年轻的外科医生也由此得到严格锻炼并迅速成长,并考取了研究生继续深造。普外科的医生都记得,第一例独立完成的肝移植患者,是79岁的老年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肝功能衰竭,命悬一线,内科医生面对这样的病情,已经束手无策,唯一的希望,是进行肝脏移植术。当天,从上午的供肝提取、下午的供肝修剪到晚上的肝移植手术,均是张百萌亲自主刀,当凌晨4点左右结束手术的时候,他仍不觉疲倦,给下级医生讲起了国外肝移植的整个流程并交代了围手术期重点需要观察的指标及患者症状。当这位老年患者出院时,他深情的说:“本来我做完手术想回东北老家的,但现在我决定在珠海定居下来,因为我信任你们,相信你们的技术水平”。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普外科获得了新生。至今,中大五院独立累计完成的肝移植病例将近30例,手术成功率100%。这不但填补了珠海市在肝移植领域的空白,也将整个区域肝脏外科的水平提升至与省内各大医疗中心同一地位。并带动了消化内科、传染肝病科的迅猛发展,因为在内科治疗无力回天时,还有普外科以肝移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守护者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

当然,作为珠海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张百萌替补的区域医疗空白还不止是肝移植手术,2004年至今,他已经在珠海实施了20余例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腹主动脉瘤,一种令人谈之变色的疾病,病死率在50%以上,而且瘤体破裂时不可能还有挽救生命的办法。这一好发在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老人群体中的疾病,因其主动脉壁病变,血液流入夹层而形成巨大的动脉瘤,无异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均有可能夺去病人生命。以往,珠海的病人发现腹主动脉瘤,少部分人也许能往广州寻求手术机会,但长途转运也是促使瘤体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人只能在家绝望地等待。当张百萌在中大五院开展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消息传开后,仍有许多患者甚至医生持怀疑态度,这么复杂而且专业性极高的手术,真的能在珠海进行吗?事实胜于雄辩,当一个又一个腹主动脉瘤患者康复出院时,珠海人发现,中大五院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无需再提心吊胆定时炸弹何时引爆,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法国接受过正规微创外科训练的张百萌,除了开展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还在本地区首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胃癌、大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创引流术等,在微创外科领域也是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尤其是腹腔镜下胃癌、肠癌根治术,遵循淋巴结清扫原则及TME原则,疗效比传统开腹手术更佳,符合现代外科学发展的潮流,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能接受最先进合理的手术理念的治疗,这是珠海地区患者的福音,这背后,有赖于张百萌的埋头实干和默默的付出。除了这些,他在珠海首先开展的手术还有肾动脉狭窄切开成形术、胃癌根4式淋巴结清扫术、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前入路巨大肝癌切除术、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断流+肝癌切除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360度清扫术等等

临床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催化剂,科学研究能为临床工作锦上添花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除了治病救人,还有一个教书育人及科学研究的角色,这也是大学附属医院与地方医院定位上的不同之处。作为中山大学医科的博士生导师,张教授自己有过系统规范的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经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做出过卓越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最优秀的科研平台工作过,发表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作为研究生导师,他至今在中大五院已经培养了22位博士,13位硕士。这些学生均已经在各自医院普外科成了业务骨干。他所建立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理研究,内皮素受体对肝内血管的调节作用,NO对门脉调节作用研究等,分别得到了卫生部、教育部及广东省的立项资助。近年来着眼于门腔分流加入肝门静脉动脉化治疗门脉高压的动物试验研究,得到了珠海市科技局医药卫生重大项目的立项资助,成为国内继胆道外科泰斗黄志强院士之后在此领域探索的外科学家之一。他的团队已经成功建立了一种创新的动物模型,用于模拟临床常见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通过门腔分流结合入肝门静脉动脉化的手术方式,改变目前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困境。现已经有部分实验结果发表在国内的专业顶级期刊上,结果令人鼓舞,门静脉动脉化可望成为解决肝门部肿瘤侵犯、门脉高压症、肝移植术中血管变异等一系列顽疾的新方法。在每年研究生开题报告会时,张百萌总是说:“科研要从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出发,科研的意义在于能为临床治疗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我们首先是医生,所有我们做的科研工作,必须有朝一日能够转化为临床可实践的结果。”这就是一个注重基础与临床互为转化的外科教授,在转化医学概念刚刚开始被大众所接受的今天,他已经早就身体力行的将这一理念贯彻在了自己和学生们的科研生涯中。

为培养学生并带动珠海地区诊疗水平提高并最终与国际接轨,他还经常邀请国外同行及国内知名的顶尖专家,借助学会平台,将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传播到珠海。器官移植界巨人──英国剑桥大学Professor ROY CALNE教授曾被他邀请来珠海讲学,每年在普外科均有学会主办的各种讲座及会议,大大开拓了年轻医生的视野并促使他们在科研上紧跟国际上的热点及难点。

因为他在医疗上的突出能力,在培养人才梯队上的高瞻远瞩,普外科于2012年通过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是中大五院第一批获得省级重点专科的临床科室

他是一个纯粹的外科医生,又是23个学生的授业恩师,是普外科30多个医生护士的主心骨,更是成百上千个患者心中的救命恩人。他视临床工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他视科研教学为培养栋梁之必要途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学人风骨,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无私承担!这个忙碌的身影,在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与活力!


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