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爱科普 >

腹壁里的「熊孩子」,简直就是无敌破坏王!

2020-06-28

我们身体里有一些器官组织,患有多动症,特别喜欢串门,就是不爱在自己的位置上待着。只要周围有缺损、孔隙或薄弱处,这些“熊孩子”就见缝插针地往外跑,而且一旦跑出去就回不来了,这样就叫作「疝」如果不及时处理,疝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不仅对生活造成不便,而且还特别痛苦

1

老伯患罕见巨大疝

家住厦门的林老伯今年74岁,但他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伴随了他长达了20年。

20年前,林老伯的左侧腹股沟区(就是腹部与大腿连接的部分,离隐私部位很近)长了个小包块,一开始只有鸽子蛋那么大,不痛不痒,加上离隐私位置又很近,林老伯觉得不大好意思,所以就没管。

后来这个小包块被林老伯渐渐养大,每年都长大一些,现在都有六七岁孩童的头那般大。

因为太重了,包块还下坠到左侧阴囊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蛋蛋),这又大又沉的包块使得他完全无法正常走路,生活起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后来,林老伯在儿子的劝说下来到厦门弘爱医院胃肠外科就诊,颜松龄主任医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查体,并配合彩超检查,考虑是「左侧腹股沟巨大难复性疝」,建议其尽快住院手术。


2

术后老伯如释重负

胃肠外科团队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制定了林老伯的手术方案。

术中,颜松龄主任解开了林老伯「腹股沟巨大疝」之谜:20余厘米的乙状结肠经过腹股沟薄弱区域时,顺势向下滑动进入阴囊,并与周围组织黏连难分难舍。

经过3小时的努力,颜主任带领胃肠外科团队分离黏连、将乙状结肠重新归位入腹腔、重建疝囊、网塞及补片加强腹股沟薄弱区域等步骤,最终完成了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虽然听不懂但还是很厉害的样子)

手术第一天林老伯就可以下地行走了,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卸下包袱,一身轻松。

相比林老伯忍受了20年的痛苦,43岁的李先生就幸运得多,他在发现「左侧腹股沟疝」1个月后,就到厦门弘爱医院胃肠外科就诊。

因为发现早、病情轻,颜松龄主任予施行了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EP),术后2天就轻松出院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生病最怕的就是拖着...


3

疝气小科普开课啦

 疝气

好发于小孩和老人,我国每年约有300万疝病新发病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成因

多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等脏器通过人体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危害

小儿疝气会影响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发育;

成人疝气不但影响生殖器功能,还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和不孕不育。

老年疝气会引起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肠管坏死。如继发感染,还会因毒素吸收而出现毒血症,都可能危及生命。

 发现疝气之后怎么办?

幼儿如患有疝气,建议在两周岁以上实施手术,尽早治疗。

成人确诊腹外疝之后,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一般都应尽快手术治疗。

医生会把突出的器官收纳回原位,然后在薄弱的腹壁部分放入补片或直接加固。这项手术现在已经很成熟,效果很好,且恢复也快。

颜松龄主任手术中

❺ 手术方式

治疗疝气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大类。

厦门弘爱医院胃肠外科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通过腹壁上的几个“钥匙孔”大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和疝修补材料(补片)来增加腹壁强度,达到治愈腹外疝的目的。

来个简单粗暴的对比吧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优势

疼痛轻

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痛感,术后不需注射止痛药;

恢复快

腹腔镜手术后患者2-3天即可出院,出院后即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

更美观

传统开放手术需在腹股沟区做1个长约7-8cm的切口,而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壁上做3个0.5-1.0cm的小切口,美容效果显著;

更高效

双侧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另外增加切口,因此效果事半功倍;

更经济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以发现并同期处理隐匿性疝,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二次手术。


如何预防?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但是切莫剧烈蹦跳或需要屏气发力的动作;

避免用力咳嗽或搬运过重的东西;

注意饮食,多吃粗粮及新鲜蔬果,以防长期便秘;

大便不要过分用力,也是预防疝气的关键——老年人腹壁薄弱,若再患有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很容易形成疝;

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在小便不畅时,也要注意勿过分用力,避免腹压过大。

供稿:弘爱胃肠外科



2020-06-28